公务员多个岗位无人报名,过来人说这是“坑”,应不应该捡漏?
目前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公务员职业的吸引力还是非常高的,但不排除有危险职业或艰苦环境的职位,但是国家不会视而不见,相应福利待遇和政策荣誉保障等也会体现出来,就看你愿不愿意去做了。
公务员考试无人报名的岗位,不在报名结束时,谁也不知道你是捡漏了还是踩坑了,公务员考试一般岗位有三比一的比例才能达到开考条件,如果达不到开考比例会取消这个岗位的招录。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在报名的最后一天很多人见某个岗位没人报名都想着捡漏,就会出现竞争激烈,也就是所谓的坑。还有,就是无人报名的岗位会设置很多条件的情况,这就是专门为了某个人所设置的,而你刚好又达到了报名条件,可以去试试,但也不要抱太大希望,因为在笔试后的面试、体检、政审等环节都可能把你刷下来,就算你有幸闯过了所有障碍,参加工作后也会遇见各种刁难。
公务员报考很少有“捡漏”的,换句话说“捡漏”是基本不存在的!
所谓公务员多个岗位无人问津一般都是这几种情况。
第一,条件艰苦,无人想去。
比如以前老少边穷地区基本就很少有人报考,当然现在有了选调这个这个政策,还有就是国家对这些地方加大了投入,特别是脱贫攻坚这几年使的这些地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这种情况很少了,比如前段时间西藏邮政局招一个那报考的简直是门槛挤破。
第二,岗位条件太高导致无人报考。
现在随着***工作精细化,很多以前没有的岗位变了出来,要求也非常高。比如在有一年国家海监局招人报考的人非常少,当时鬼子还在媒体上洋洋自得,说“中国人爱国都停留在嘴巴上”,其实不是这样主要原因是门槛太高,要求专业性很强而且要研究生学历所以报考的就很少。一些岗位除了专业性还有附加条件比如“基层三年以上工作经历”“两年以上党龄”甚至部分地区还有户籍限制等。
二是条件艰苦。
三是个别岗位条件高,无人报名。
公务员考试确定推迟,500万考生欲哭无泪,是就业还是等待备考?
受疫情影响,本来应该今年三月底笔试的省考这几天相继发出推迟公告,对此,作为考生本人,应该理性对待,毕竟各地也是为了考生及整个社会的安全考虑。
第一,考生应该调整好心态。不要因为省考推迟,就各种抱怨,觉得自己运气不好怎么样怎么样,你要知道,要推迟所有人都推迟,所以不存在提前考就有利的问题,当然,对于学习好的考生,早就准备好了,已经胸有成竹,觉得肯定能考上,这样的人肯定是越早越好,早点上岸,以免夜长梦多,但是我相信这样的人绝对是凤毛麟角,有几个人有绝对的把握觉得自己就一定能上岸?你学的好,也许还有比你学的更好的呢?所以大多数人肯定还是可以更进一步的,所以不防往好的方面想,推迟考试正好能够给予自己更多的时间去复习备考,只要自己这段时间付出更多的努力,那么自己上岸的机会就更多一分。
第二,要对自己有一个理性的分析。因为在准备的过程中,通过做模拟题也好,参加往年的考试也好,或者别人的评价也好,对自己是能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的,自己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如果自信学得比较好,那么就要努力抓住机会,赶在考试以前认真准备,让自己一次性上岸?如果自己处于中游水平,那就要看自己作出什么样的决定了?是勇往直前努力备考呢?还是放弃考试寻求其他工作呢?还是边考边找工作呢?相信每个人情况不一样,选择也会不一样。这时候就要学会舍弃,考工作就好好准备,好好复习,找工作就放下考试,一心一意找工作,既想要考试,又想要找工作,很难兼备的。比如,我一个同事,考的是我们县城的公务员,考试能力就比较强,问她为什么不考市里公务员,她说因为她老公在县里,如果她老公考市里了,她立马考市里。人家就有这个自信能够考上。
第三,建议大家好好准备准备公考。相信大部分备考的人存在这样的情况,自己考试能力一般,准备了不一定能够考上,可是放弃考试又不甘心,这样大学岂不是白上了?加上其他方面又没有合适自己的好点的工作,部分人兜兜转转已经好几年了,还有的又返回来继续考工作,对于公考,有时候真的会很迷茫。我在此想说的是,只要你能力不是很差,大可以拼上一两年都好好准备准备公考,毕竟公务员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有太多的优势了,不然也不会那么多人竞争一个岗位了,别的工作可以稍微等几年一样可以找,但公务员也就刚[_a***_]的一两年是最好的时候,因为毕业时间长了,脑子里的知识基本忘的差不多了,而且还有年龄限制,所以一定要抓住机会,逼自己一把,只要自己坚信能够考上,又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是一定可以上岸的,而一旦上岸,你的人生定会获得很大的改变,换句话说,即便最后没有考上,也不后悔不是?
所以,如果不是太着急考工作,还是建议好好准备下公务员考试的,因为这样的机会一年才有一次,错过这几年,真的就没有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ozaarkadas.com/post/55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