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和蒋琬谁更厉害?谁才是蜀汉的栋梁之才?
蒋琬和姜维都是诸葛亮所器重,引以为接班人的才俊,也都担任过蜀汉大将军。但二人所表现出的能力,还是有所不同的。
先来说蒋琬。
蒋琬谦逊宽厚,气度不凡,又是荆襄人士,因而倍受诸葛亮青眼。蜀汉建兴元年诸葛亮开府治事,蒋琬即为参军,是丞相府的核心人员。从建兴五年诸葛亮进驻汉中开始准备北伐事宜,到建兴十二年病逝五丈原,这期间蒋琬作为丞相府二把手,总理国家政务,可以说是内政上实际的一把手。能够使国家有条不紊地运转,百姓安居乐业,而前线将士衣食无忧,纵使是沿袭诸葛亮的政策,也足以说明蒋琬至少是一个能吏。
在军事方面,蒋琬曾经提出顺汉水、沔水东进的策略,但顺流而下,进攻容易,撤退却是个大难题,因此被姜维、费祎等所阻拦。除此之外并无什么建树。
姜维和蒋琬则相反,内政方面几乎为白板,他的才华全集中在军事上。作为一个好大喜功的执政人,似乎就是为了战争而生。费祎在时,尚有人约束。费祎一死,姜维便放飞自我,开始了算得上是穷兵黩武的北伐。
姜维对魏国的战争,有过大胜(洮西大捷),也有大败(段谷之战),遇上邓艾这个一生之敌,也使他产生了一种“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剧色彩。
总的来说,在后三国时期,姜维的统帅能力还是属于最顶尖的一批人的。但他的北伐,和诸葛亮的北伐,给人完全不同的观感。诸葛亮带着明确的目标,有着细致、精准的计划,再加上天下无敌的军事实力,给人以强烈的信心。而姜维的北伐更像是为伐而伐,缺乏理论指导,个人能力的欠缺以及朝野威望的不足,都制约了他的成就,老实说,丞相北伐有四成希望的话,姜维连一成都不到。
言归正传。姜维和蒋琬一武一文,都是难得的人才,国之栋梁。但结合具体国情,对于蜀国而言,除非具有诸葛亮的才能,不然北伐是加速死亡,所以此时蒋琬更适合蜀国。待到五胡乱华,才是姜维大展才华之时,也是北伐的最好时机。
姜维是武将,蒋琬是文臣,都是蜀汉的栋梁之才。但从能力上来说,蒋琬和姜维差不多。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先主为汉中王,琬入为尚书郎。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篆。这里可以看出,蒋琬自刘备入蜀以来,就一直担任重要职务。
他对蜀国的贡献是非常大的,给蜀国举荐了好多人才,诸葛亮对他是大加赞赏,有事情出去,都是叫蒋琬给他管理和处理丞相府的事情。
后来,诸葛亮在临死前给后主刘禅写信,言“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可以想象,诸葛亮让他接替他为丞相,统帅百官,蒋琬的能力之强得到诸葛亮的认可。
而姜维,是诸葛亮东征天水时用计收服的魏国降将,按道理说姜维应该没法和蒋琬比的。但事实证明姜维也是蜀国自诸葛亮和蒋琬死后,最大的栋梁之才。
诸葛亮是发现姜维之才的伯乐,对他寄予厚望,诸葛亮曾说:“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
二十七岁就受封当阳亭侯,诸葛亮死后,随大将军蒋琬住汉中。后来蒋琬举荐他当了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这里可以看出,蒋琬也是非常看重他的。
蒋婉是诸葛亮去世后的行政首脑,姜维是军事主管,论官职,还是蒋婉官职大。
但是大家可能对蒋婉不太熟悉,因为他不对罗贯中的胃口,在《三国演义》中的出现次数也是改砍的砍,该换的换。前后仅仅出现了20多次,姜维的出现都比他多几倍。这就造成了读者们对蒋婉的一个误解,说蒋婉一定不被诸葛亮赏识。实际上这是错的,蒋婉比姜维在蜀国久多了,姜维是诸葛亮去世六年前才跳槽到蜀国。而且蒋婉被诸葛亮赏识比姜维跳槽还早。以至于诸葛亮临终的时候说了:吾死之后,可任大事者,蒋公琰其宜也。也就是说,我死了以后,就让蒋婉顶替我。然后李福又问蒋婉去世后谁接任呢,诸葛亮又说了:费文伟可继之。意思就是,费祎可以接任。李福又问的时候,诸葛亮就不说了。因为一事不好直接提名姜维,二是也不放心姜维,为什么?因为他来的时间太短了。诸葛亮这么说完,还给蒋婉写了一封信。说让他培养姜维,认为姜维可以做蒋婉的左右手,后面的事也就不说了,蒋婉和费祎挂太快了,姜维也就草草接任了。
但是就凭诸葛亮那番语言,能看出姜维接任他还是不够火候。论为人,姜维:理想主义者,一心追求自己的目的,有些事就也欠了考虑,陈寿曾说姜维为人是不错的,但是他考虑问题不够周密。也是非常客观真实。
所以我总结:大胆冒险是姜维的特点,屡屡受挫是他不成功的原因。政治不如蒋婉,手下却有强盛的兵力。是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
蒋婉不***,一心完复诸葛亮的大业,却没有完美发挥自己的才智。
由此,我觉得姜维虽然厉害,但是考虑问题不周全,还是得靠蒋婉部署规划,姜维虽猛,但没了蒋婉也无用。所以这两人没有谁强谁弱,只有相互辅佐才能历尽奇效。
蒋琬、姜维,以及诸葛亮和费祎,并称为“蜀汉四英”。他们四人,按诸葛-蒋-费-姜的顺序依次接管了蜀汉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应该说,他们都是蜀汉***的中流砥柱。当然,蒋琬和姜维之间的侧重点和能力值,自然也会有一些差异。
先说蒋琬。蒋琬是诸葛亮死前指定的继承人(《蒋琬传》里记载:“(诸葛亮)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他做事老成持重,喜怒不形于色,在诸葛亮去世后很快就收服了人心。而在待人接物上,他也很有长者风范,在别人说自己不如诸葛亮时能欣然接受,更不在那个人犯事的时候对他加以重罚,堪称一位合格的宰相。
但是和蒋琬这位文臣相比,姜维这种纯粹的武将就不太一样了。蒋琬、费祎执政期间,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劝课农桑,对曹魏的攻势趋于缓和;而具有“诸葛亮学生”身份的姜维执政以后,就打破了蒋琬和费祎时期偏安一隅的发展模式,重新回到了诸葛亮大加征伐、甚至堪称穷兵黩武的轨道上来。
这样的做法,使得陈寿在写作《三国志》时,对姜维就颇不以为然了:
蒋琬方整有威重,费祎宽济而博爱,咸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是以边境无虞,邦家和一……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三国志-蜀书十四蒋琬费祎姜维传》
当然,陈寿这么贬抑姜维也是存在客观原因的——作为***投降的蜀汉大将军,又联合被打成反贼的钟会企图复兴蜀汉,姜维自然要被陈寿写成一个穷兵黩武的武夫。只是在千百年后,当政治的阴影散去,我们也应该承认——在姜维那一次次地征伐背后,确实是一颗忠于国家的武侯之心。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ozaarkadas.com/post/46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