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书法家自居,仅写题跋的梁诗正,行楷书法比之启功如何?
中国古代没有书法家这个词语,更没有这个职业,梁诗正自然不会以“书法家”自居。梁诗正是乾隆皇帝的第一支御笔,朝廷重要文稿皆出于其手,怎么会仅写题跋?
相反,梁诗正不但书法作品传世颇多,而且,由于其官至户部侍郎,又擅长书法,因此他很喜欢组织一些半官方性质的书法交流活动,可以看做是清朝的书协***,今人称梁诗正是“风流探花”,多因梁诗正并不介意显山漏水。
梁诗正虽不曾以书法家自居,但谁也不能怀疑其中国书法大家的艺术地位。梁诗正书法受唐颜鲁公《多宝塔碑》影响颇深,骨骼秀挺,气质文雅,错落有致,疏朗分明,展现出正气、秀美的独特艺术风貌。当然,梁诗正书法与那个时代的诸多书法家一样,也被当今绝大多数书法评论人士归为馆阁体。
启功学习多次公开承认自己学习过“二梁”书法(梁诗正及其子梁同书),可见启功先生的书法的确受到梁诗正书法的影响。但比较启功书法与梁诗正书法,会发现两者除了外观风貌有几分神似之外,书法艺术内涵相差还是很大的。
启功书法的特点是什么?我自己总结认为,启功书法最重要的特点是简洁亲切,雅致清丽。其中“简洁亲切”,是指启功书法结体简约平实,运笔较为单调,这也正是启功书法为什么至今仍然有书法仿冒者大量存在的原因。
书法艺术不能像孩子们的身高一样可以拿来比较高低。因为启功和梁诗正不是一个时代的人,创作环境、心理活动、个性情趣、文化素养等等都不尽相同,无法判定孰高孰低,只能从个人喜好或某个单一的角度来简单衡量。
梁诗正(16***一1763),字养仲,号芗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大臣、书法家。在雍正八年成为探花郎,在乾隆年间,深得乾隆皇帝赏识,是他的御用秘书。
(梁诗正书骆宾王帝京篇)
朝廷的一些文献、史书都出自于他笔下。还时常随乾隆皇帝一道出巡,乾隆皇帝作的诗都由梁诗正抄录。
(梁诗正书骆宾王帝京篇)
梁诗正书法初学柳公权,后又学文征明、赵孟頫、晚年学颜真卿和李北海。其书法风格文雅秀润,潇洒峭拔。像桂林山水一样,有清奇之气。
(梁诗正书骆宾王帝京篇)
启功先生行楷清雅刚正,俊朗飘逸,以骨力胜,梁诗正秀丽清奇,华贵流丽,以古韵胜,各有所长,各有特色。
梁诗正《骆宾王帝京篇》纸本,行书,28.76厘米X112.81厘米。(见上图。)
下图为启功先生行楷千字文
(启功书千字文)
关于梁诗正,确实不以书法见长,他是一位典型的职业官僚,反倒是他的儿子梁同书的书法水平,明显要高于梁诗正。至于启功先生的书法,确实与梁诗正极为相似。
在书法史上,只是在《中国书法史》清代卷第98页,在讲到清代刻帖时,提到弘曆“命梁诗正、汪由敦、蒋溥等负责摹勒上石”,刻制《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
而在此卷随后介绍清代中期代表书法家时,花一定篇幅介绍了梁同书。
作为梁诗正的长子,梁同书虽被很早就过继给叔父梁启心,但他还是受到梁诗正的较大影响,很小就学习书法。其学书的取法对象也与梁诗正差不多,主要是颜柳米董,但他不同于其父的是,他在掌握了基本法则后,就抛开前人陈法,强调书中有我,自成一派。
梁同书以行草见长,其书法在日本、韩国有较大影响。而其父梁诗正的书法则较之弱了许多,他是标准的馆阁体。有时我在想,乾隆的一些字是不是梁诗正代笔的?不然怎么长得那么像呢?
说到这要强调一点,我们说馆阁体艺朮水准不高,并不是说它很容易,不信你对着书本写几个印刷的仿宋体试试。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ozaarkadas.com/post/44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