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县公务员考试报名,道县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

huangp1489 2024-09-23 1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1. 明清时期官员这么多,如何登记备案?
  2. 古代最小的政府工作单位是县衙吗?古代的小镇子上有管理人员吗?

明清时期官员这么多,如何登记备案?

首先,古代的“官”非常少。

按照历代朝廷制度,一个县最多的时候只有知县、县丞、主簿、典史、教谕,共计五人。很多时候,只有知县,县丞和主簿,共计三人。也是因为底层职位少,科举考试录取率很低。

以清朝为例,每届去京城参加会试的举人人数在五千人左右。但是,经过会试以后,录取的进士人数只有两三百人。其中,最多的一次在雍正八年(1730年),录取406名,最少的一次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共取96名。这可是每三年才举行一次,按照这个比例每年也就录取百八十人为“进士”。这些进士,就是可以被朝廷统一分配出来当官。

道县公务员考试报名,道县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且,就算是平均每年产生的这一百来位进士,也不一定能分配到官职。因为,各地空缺太少了!都要在吏部登记以后,排队等着。所以,不用担心官员登记备案问题

其次,古代的“官员”和现在公务员是两码事。

古代有“官”和“吏”之分,“官”指的是朝廷任命的正式官员,在朝廷吏部有登记,一般每三年考核一次。而“吏”指的是府衙内替官员办事的人,他们是“官员私人”花钱雇的,不在朝廷挂名,不用接受朝廷的考核。

道县公务员考试报名,道县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现在,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公务员。所以,不要总说古代的官少,因为,在古代官署中占人数最多的“吏”,不算朝廷官员。

当然,古代“官”和“吏”加起来,也没有现代公职人员人数多(或者说,所占人口比例也远低于现代)。这是因为,古代朝廷对下面百姓管理的也简单,不像现在那么细,也就不需要招募太多的“吏”去工作。

(问|勇战王聊历史)

道县公务员考试报名,道县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兄弟你是在开玩笑吗?

明清皇权不下县。县里一县之首为县令或县长,主管文书的叫主簿,主管财税的叫县丞。

除此三大员之外,所谓吏、户、礼、兵、刑、工六房的主事、书办、衙役统统都是吏员而不是官员,这些吏员是不用备案的。

道州、省府、中央***也是如此,只是官员比例要高一些。

全国需要登记备案的官员统共也没有多少个,吏部按惯例把官员情况登记在案 就行,不是太难的事情,不需要***取特殊的措施。

中举之后就可以到吏部备案候选,不过举人一般只能任八品以下的小官,而且要候选很多年才有肯能补上缺。进士及第后一甲前三名进翰林院,二甲名次靠前的也可进翰林院,三甲基本上就都是到地方任知县了。官员都在吏部备案登记!

古代最小的***工作单位县衙吗?古代的小镇子上有管理人员吗?

古代县级以下镇子里肯定有公共事务,这点应该没有人会质疑。从***意义上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县下也得施行王道,这点也完全成立。但是,看到之前有些笔友在县级以下又开列了不少诸如“乡”、“里”等基层组织,并将其作为更小的***工作单位,其中”里“的长官是”里长“或曰”里正“。


真的是这样吗?


为了不写成历史论文,先从一则很多人或许还能想起来的故事入手,看看那个时代的“里正”到底是不是吃皇粮的***工作人员。

不知您是否还记得蒲松龄《促织》中那个总考不上秀才的读书人”成名“?他为人拘谨,不善说话,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他想尽方法还是摆脱不掉,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正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没有抵偿的钱,忧愁苦闷,想要寻死。县官定了限期,严厉追逼,成名在十几天中被打了上百板子,两条腿脓血淋漓,山穷水尽的他在床上翻来复去只想***。

在古代,独立于县衙之外又比县衙小,有着单独办公班子的***单位是“巡检司”。

普天下每一座小镇子不一定有县衙,但是一定会有巡检司,大点的城镇不一定只有一座,而是两座,三座......。

不只是集镇,小城,大城之中设置巡检司。

在关隘水道之处,深山密林之中,沿海码头之上,蛮夷野民之地也一定设置有巡检司。

历代以来,巡检司都是朝廷实行社会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职能部门

那么,巡检司具体做些什么工作呢?

虽然说古代社会确实是皇权不下乡,地方治理基本上是属于宗族和里正在管理。

可是,宗族的长老们和里正并不是朝廷的人,他们其实是属于“居民自治组织领导人”。

“居民自治”嘛!也就是治治“好人和良民”。

那一位良民不服从管理了,里正一句话“我递片子送你去衙门你信不信?”就吓的住人了。

宗族长老们看哪一位“族中子弟”违背公序良俗了,一句话“绑你进祠堂”,对方也就害怕了。

是的,这个问题很有趣。

县衙在古代叫七品芝麻官。古代的衙门跟现代***体制有所不同。古代是科举制,举贤制,纳捐制的。古代的***体制官和吏就相当现代***体制的公务员和事业人员。一般大部分做官的都是科举出身,少部分最底层的是纳捐以及举贤推荐的。这少部分纳捐及推荐的要继续升官难度大,在官场主流是科举出身的官员。县衙大部分科举制的官员,是科举制最小的官品了。***县衙的在古代叫吏,就是跑腿干活的,熟人推荐的。帮助写文书打官司的很多都是官员的熟人推荐去干活的,这些人不是朝庭正式委任的体制内工作人员。所以县衙就是古代最小的***工作部门,县衙只是个别是朝庭委任的,县衙里面跑腿干活的是县衙自己招的人,这些人不固定的,换了县衙可能失业。

在古代县级是最小的行政建制。自秦朝推行郡县制,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秦汉郡县制,魏、晋、南北朝州郡县制,隋、唐、王代道州县制,宋、辽、金路州县制,元、明、清行省制(省下设路、府、州县),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完善省、县、乡行政建制。在古代最小的官就是县衙,叫七品芝麻官。乡镇一级是新中国成立才有的行政建制。在古代对乡镇一级管理是绅士保甲制,主要依靠族群德高望重的绅士统领乡镇一级,十户一保长,用族群族规制约乡镇的中国百姓。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ozaarkadas.com/post/41220.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