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期,为什么会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初期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汉朝逐步走向繁荣的治世景象。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文景之治”呢?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秦朝吞并六国之后,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可惜好景不长,仅过十余年,楚汉之争又起。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定都长安,建立西汉。
建国初期,西汉王朝通过了一系列手段消灭了异性王并平定了诸吕之乱。从此国家政局趋于稳定。
国家统一稳定的政治背景,为“文景之治”的出现提供了重要前提保证。
由于一系列的战争摧残,西汉初期,社会经济衰弱,民贫国亦贫。为了改变这种积贫积弱的局面,文景二帝制定了休养生息的基本国策。
1、政治上:推崇“黄老思想”,清净无为、予民休息;
2、经济上:“三十税一”,轻徭薄赋、让利于民;
3、外交上:不轻易出兵征战,维持和平、保存国力;
4、个人上:禁止各郡进贡奇珍异宝,减少***开支,减轻人民负担;
5、农业上:设置三老、力田等人员,劝课农桑、鼓励耕种。
秦国未年,战乱不断,首先是陈胜武广农民起义;其次六国残存旧贵族势力也趁势起兵欲收复失地;影响最大、战争争霸时间最长是楚汉战争。汉刘邦最初只不过是沛县泗水亭长,是最低级的县以下乡村小吏。刘邦文化不高,但智商、情商超人。其同乡吕老先生,一见刘邦,慧眼识人,观刘邦面相,认为刘邦“贵不可言”,执意将自己年青貌美的女儿(后来的吕后),嫁给四十多岁的刘邦。韩信曾讲过,我有将兵之才,我韩信用兵“多多益善”,陛下您有“将将之才”,刘邦的过人之处,是善于用人,且从善如流,刘邦常问部下谋士的口头语是“为之奈何?”,刘邦知人善任,部下文臣武将张良、萧何、韩信等都能为其所用,这是刘那能够登上帝位的根本原因。刘邦建立大汉***后,经过长期战乱,国内财力极度匮乏,相传,刘邦要寻找四匹同色御马,都找不到。因此,与民休养生息、发展经济,是西汉***的当务之急。文帝、景帝两朝,对外***取“和亲”策略,尽其可能避免战争,致力于发展经济,实行盐铁国家专营,尽快提升国库财政收入,这些发展经济的策略,使国内经济得到较快恢复,出现经济繁荣景象,史称文景之治。也为后来汉武帝讨伐匈奴积累了财力。
在经历了战国后期的残酷兼并战争以后,虽然秦朝曾经短暂地将天下统一之势,维系了区区十余年。却又因为秦始皇存有急功近利之心,和毕其功于一役之念,而滥佂民力透支国力,造成了新的天下大乱!
在秦末大乱中,整个天下的物质财富与人力***,都承受了无比严重的摧残,带来了相当严重的后果!据史载:在汉初之时,连皇帝都找不全毛色相同的马驾车,就更不用说老百姓的生存处境了!
由此可见,在天下方安未久之际,真好比新树不可摇根、雏鸟不可拔羽!因此宽傜省法爱惜民力,并适时适宜地制订出予民休养生息的政策,便成了摆在西汉统治者面前的不可不为,更不能不为之事!
而且汉高祖刘邦是秦未战乱的亲历者,战争产生的巨大破坏力,以及秦朝因为不爱惜民力,一味***用严刑峻法驾驭天下万民,从而因矛盾激化而导致秦朝覆灭的教训,都给汉高祖刘邦留下了深刻印象。使其明白:天心不可逆,民意不可违!因而才会制定出安国养民之策,以期尽快恢复国力。
后虽经诸吕之乱,然而这项政策却未被改变。其后代王刘恒被周勃和陈平等大臣拥立为汉文帝,汉文帝是位有为之君,他根据现实需要,依然坚持轻傜薄赋的国策。因此在他的统治下,汉朝的国力保持了持续恢复状态。汉文帝去世后汉景帝即位,汉景帝同样坚持先帝制订的国策,从而使汉朝国力不仅继续得以恢复,而且还有了长足的发展进步。从而不仅使汉朝出现了整体上的国泰民安的“文景之治”态势,而且还为日后汉武帝得以扫荡匈奴,提供了充裕的物质基础!
综上所述:汉朝能够出现“文景之治”,是当时天下安定未久,国力需要恢复,和百姓急需休养生息的迫切现实促成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ozaarkadas.com/post/38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