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没有文凭,只会写字,写了好几本畅销书成为了作家,你会买他的书看吗?
我的观点:买书看中的是作品,不是文凭。
赫赫有名的陈寅恪大家都知道,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的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成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常年在国外游学,精通二十多门外语,是享誉国内外的国学***,在历史、文学、语言上有极高的建树、被世人评价百年难遇的人才。
但是你知道他的文凭么?严格算起来只有高中文化,但是他曾任教于牛津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中山大学……
算起来,这些大家都是高文化,低文凭的,但他们的作品完完全全是经典中的经典,数不尽的高文凭的后人将他们的作品捧在手心,反复研读。而现在,他们的作品还成了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的教科书。
你会因为他们文凭低而不看他们的作品么?
所以说,有文凭不一定高文化,没有文凭也不代表没有文化。
(图片来自网络)
我自己的在选书的时候,通常会关注这几点,故事好不好看、语言精不精彩、内容有没有干货。要么让我看的爽,要么让我学到东西。
五六十年代的那批作家有几个是有大学文凭的。你说的这位作家朋友啊,不是会写字,而是会马事会创作,会当做家,这样的人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文学创作最关键的是来自于生活,高于生活。了解生活,懂得什么是生活艺术的人才能创造出最精彩的艺术作品。
我们要看这个作家写的这本书,并不是因为这个作家出身是怎么回事儿,是不是大学生,是不是博士生写的这本书,往往我们要看的这本书是不是我所需要的,是不是我所喜欢的,它的内容是不是很精彩,这点是最重要的。
如果能借的话,最好借来看。实在借不到,如果我对作者的书感兴趣的话,也许我会买一本。我喜欢看那些励志的书,看那些自学成才的人写的书。也许是因为自己学历低的缘故。象苏联的高尔基。小时候看过由他的作品改编的小人书。长大以后,又看过他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后来我在看一些文章的时候,听说了沈从文的文章,听说他小学毕业,在北京大学旁听。后来他写了《湘行散记》《边城》《从文自传》等听说他还当了大学教授。
前几年我看杂志时,听说了卖菜叔的故事。说他小学四年级水平,三年写了20多万字的日记。感觉他的事迹很励志。就让孩子在网上帮我买了一本。
卖菜叔叫姚启中,从2009年起,他在卖菜间隙一边学习,一边写作,三年共写了20万字,本书就是由他的日记手稿整理的。
有个名人说过,作家是不需要文凭的。
虽然我觉得这话说的有点绝对,但确实也是一种现象。
我觉得文学作品体现的是一种表达,一种阅历,一种观点,一个人对于生活,生命的感悟才是最重要的。
学历的短板可以用阅历来弥补。
如今的阅读习惯,不再把文笔作为写作的门槛了。
君不见,网络上有很多网文,文笔一般靠下,也能获得成功,因为人们需要更直接的表达,更流畅的阅读体验。
所以,如果以成败论英雄的话,一个人没读过书,能够写出畅销书,自己很能说明问题了。
至于我会不会买来看,则要看她的***是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了。
买不买都不是问题,问题是,她已经得到市场的认可了。
而我等,还在慢慢求索中。
书在于其价值,不在于作者的地位有多高,头衔有多大,而在于书的内容。
是金子总会放光的,只要作品能给人们带来欢乐,带来享受,带来思考,带来有助于社会进步的作用,就是好作品。好作品的作者不一定需要多高的学问,只要三观正,励志,能教育人中得来的,就一定受欢迎,是因为物有所值,有这一条就可以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一个上了小学的作者,在青年时代,他拼命学习,后来在红军扫盲班再学习,完全是一个自学成材的英雄,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对于这类书我为什么拒绝呢?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ozaarkadas.com/post/19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