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经济总量在全国排第三,大家觉得山东的工资水平怎么样?
山东工资水平跟江苏、浙江、广东自然是比不了,但是坐稳第二梯队还是可以的。
其实二十年前山东跟江浙粤的收入差距也不大,鸿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新世纪以来对于朝阳产业的塑造不够、对民营产业的扶植力度不够,导致传统行业跟新兴产业有些青黄不接,说直观点就是高薪行业太少,优秀民营企业太少,所以高工资人群不够多。
所以山东跟江苏广东真正的差距其实并不在于普通行业,像传统行业的对比,山东跟江苏的平均收入差值超不过20%,这点落差足以。
但是高端行业差别就大了,珠三角现在遍地都是半导体企业、互联网企业,这些企业利润率高、高端人才扎堆。而山东目前只有青岛、济南、烟台有这些产业的布局,而且普遍规模较小、实力较弱。所以眼看着人家年薪几十万上百万的赚,山东这边想找个相关的靠谱工作都难。这才是主要差距所在。这正是这些高薪行业拉升了当地的平均工资水平,单说传统行业其实也没那么高的收入,陆家嘴CBD里边也大把四五千月薪的,并不是网传的那样一线城市工资一万起步,那是人家平均给你的,不是你自己的。
至于国企、医院、学校等等,山东的薪资定级还是比较高的,整体来说不比广东低多少,在各省区来说排不了第三也能拍第四。
山东工资水平不算高。
一、山东公职人员(除胶东以外)工资偏低,特别是鲁西南地区。不仅与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差距大,而且与中西部地区也有差距,临近的省份,鄄城没有河南范县高,单县没有安徽砀山高。近几年已经有点改观,
二、地方企业人员工资,如商超,月四千;一般建筑工,月一万;工厂工人,四千五。感觉应该位于中等偏上。
从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来看工资水平也是中等偏上,但山东西部外出务工人员多,东部能在居住地就业。有的省份同行调侃说:山东在报纸上挺富的。[呲牙]
感谢邀请!个人感觉山东的工资不太高,与经济总量的排位不相符。以自己生活的地级市为例,一般劳动者的工资也就3000多,交保险之后也就2000多了,科级公务人员的工资也就七八千元,这个收入在国内能排多少名呢?
大家在讨论各地工资水平的时候往往是那里有多高,那里有多低,我认为这样看问题都是不全面的。各地的发展不平衡,工资的高低一定要和当地的物价结合起来看。比方说,山东的工资是五千元,当地的房价是每平米一万元,猪肉每斤二十五元,而到了广东,每月工资是一万元,但房价却是每平方二万元,猪肉到了四十多元一斤,如果这样看差别並不是很大,所以一个地方的工资水平要全方位的考虑比较合理!
统计数据表明,山东省经济总量全国第三,一点不***,让山东人很自豪,一提起工资却很没面子,不论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山东省的工资都不高。
山东省是一个人口大省,自然***丰富,经济门类齐全,最重要的是国企众多。GDP总量居全国前三,这主要沾了人口多的光。另外,由于国企多,统计数据比较准确,一般情况下不隐瞒收入,甚至适当拔高一点。即便如此,从人均指标来看,山东的并不高。
2020年山东省人均GDP为72027元,低于内蒙古;全省财政收入6560亿元,列全国第五位;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均工资山东省为87590元,全国第九位。
另外,山东省各市的发展不平衡,除了青岛、烟台、济南、东营以外,其它市普遍财政困难。工资差别也很大,青岛、烟台、济南和省直单位最高,市级次之,普通县级更低。
相对于其它行业,公务员收入还是比较高的,刚入职的县级公务员,本科毕业生转正后的工资3500左右,普通企业平均工资也是这个水平。
传说刘邦早年贪财又好色,萧何、张良等人为什么还愿意追随他?
贪财好色,是人的本性,关键在于是否合法合理。刘邦贪财,可是不偷不抢;担任沛县泗水亭长期间,和沛县的官吏们混得很熟,在当地也小有名气,可没人说他***,也没人告他偷抢。吕公请吃饭,刘邦没带一个钱,吹牛说出贺钱一万!可他也没有贪钱来送礼——所以,他比眼下的很多亭长都不贪钱。至于好色,他先娶吕雉,之前还有个相好的曹大家,后来又纳娶了戚夫人等等,但也就如此而已,难道你指望古代中国的皇帝一夫一妻吗?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刘邦这人早期名声不好,第一是不爱劳动,也就是懒惰。见证人就是他爹,常说他不如哥哥会经营,日后在统一天下之后,刘邦还拿此事和刘太公开玩笑:“您看我和刘仲(刘邦的二哥)到底谁创下的基业大?”
第二是与秦国当时的主流意识不太合拍,法家是此时的主流,可刘邦却不学法,反而仰慕信陵君,早年还曾想投入信陵君门下做个门客,结果西行至大梁,信陵君已死,正好信陵君的门客张耳在召纳门客,于是投到张耳门下,两人结成知己。等到魏国灭亡,张耳被秦通缉,门客皆散去,刘邦便只能回到家乡沛县。
但,刘邦最后能成大事,因为他拥有更多优点,最重要的,是宽厚大度。譬如说他押送徒役去骊山,徒役们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其他人在这个时候,或许就会暴怒、***甚至***、激起事变,或是害怕、畏惧乃至***。可是刘邦的反应却与众不同,他停下来饮酒,喝完酒就把所有役徒都放了,为什么?因为他觉得,反正人数不够,到咸阳也是一死,不如各自逃命——正因为这份豁达,有十多个壮士愿意跟随他一块走——这伙人便是刘邦起义的第一批拥趸。而在沛县起义之后,身为文吏的萧何、曹参,因为深恐举事不成、被秦诛灭九族,就竭力推举刘邦。刘邦却不想那么多,一口答应,为此才成了这支起义军的头头。后来西征关中,大家都看好沛公做西征军统帅,为什么?无非也就是刘邦这人做人还不错,比较宽厚,可以减少秦军的抵抗而已。
刘邦的另一个优点,是能容人用人,认识到自己的不对就愿意认错改正。当时的刘邦,力量并不是最强。可是张良与他一交谈,就有相见恨晚之意,为什么?就是因为觉得刘邦能用人。郦食其说沛公傲慢而看不起人,但还是愿意追随他,两人相见一席交谈,刘邦觉得这人不一般,便起身道歉,以礼相待。进入咸阳之后他也曾贪图享受,樊哙劝他还不听,可张良来劝,他就觉悟了,这就率军退到了灞上,与秦人约法三章。
离楚归汉的韩信,一开始只是做个小官,夏侯婴觉得此人不同凡响,向刘邦推荐,刘邦也没太大反响。后来萧何也十分赏识韩信,多次向刘邦推荐,刘邦照样不理。直至“月下追韩信”***发生,刘邦才真正引起重视,终于任命韩信做大将。在拜将之后,刘邦询问韩信有何良策,韩信为其分析三秦形势,准确到位,刘邦这才大喜,以为得信晚。而最终刘邦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韩信。
所以不妨这么说,有用人的气度、方法,能容人不足,这便是刘邦的最大亮点。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是很少能遇到刘邦这样的人,相反更多的是嫉贤妒能的人、营私舞弊的人、虚情***意的人,这些人在管理的位置上太多,正是现实的悲哀。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ozaarkadas.com/post/16324.html